通知公告
2024年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南工业大学复杂性科学研究院联合基金申请指南
  时间:2024-06-28 14:52  来源:    浏览

一、概述

为深入贯彻开封市人民政府“一动一静一中医”发展战略,同时支持河南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工业大学复杂性科学研究院共同成立“开封市人民政府-河南工业大学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为进一步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强化协同攻关,贯通产学研用,促进成果转化,现面向开封市人民政府-河南工业大学医工融合共建单位和河南工业大学发布联合基金,鼓励医疗机构与研究团队以医工融合创新中心为平台,围绕医工交叉相关研究开展联合科研攻关。

二、课题重点资助方向

针对医工交叉研究领域面临的关键问题与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但不限于如下方向的研究:

(一)基于舌象等多模态数据的糖尿病并发症辅助诊断与预测

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开展基于舌象、脉象、语音等多模态数据的辅助诊断与预测关键技术研究。河南工业大学科研人员负责深度学习算法、软件开发等工作;医疗机构负责协助收集糖尿病及并发症患者的多模态数据(并发症包括不限于:糖网病、肾病等)、健康人群的多模态数据。多模态数据包括舌象数据(舌象照片)、中西医诊断报告、时序血糖检测信息、并发症的相关确诊检测信息(如眼底照片,肾CT)、个人档案(病史、家族史、用药史)、语音数据等。

本课题不局限于上述内容,其他糖尿病、中医与人工智能诊疗技术交叉的课题均可申请。

(二)智慧经络:针灸铜人AI大模型构建与应用

随着中医针灸学的不断发展,传统针灸铜人作为针灸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其蕴含的丰富信息亟待被现代科技深入挖掘。本课题旨在构建一个全面、准确的铜人针灸大模型,以实现对铜人上穴位、经络等信息的智能识别、标注和可视化。通过这一模型,我们希望能够为针灸师提供更为精准的穴位定位,为针灸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展示工具,并推动针灸治疗方案的智能优化。

河南工业大学人员负责大模型训练网络的构建、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用深度学习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合图像识别、三维重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铜人针灸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同时,考虑模型的优化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模型的性能和鲁棒性。医疗机构负责:提供针灸铜人方面的专家知识,穴位与疾病的关联关系等指导。

河南工业大学人员负责大模型网络的构建、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用深度学习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合图像识别、三维重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铜人针灸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同时,考虑模型的优化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模型的性能和鲁棒性。

医疗机构负责:收集和处理相关的数据与提供专家知识。包括:

(1)针灸理论和基础数据:铜人针灸数据,包括穴位的位置、名称、功能及相关病症信息,以及经络的走向、连接关系等。

(2)临床数据:包括患者的症状、诊断、治疗方案、针灸部位、治疗频率及效果。

(3)针刺生理和生化反应的数据,如神经递质变化、免疫功能指标等。

(4)患者的主观反馈,包括疼痛评分、舒适度、症状改善等。

(5)中医针灸专家数据。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针灸师,提供临床案例、治疗方案及专家点评。参与数据标注和模型验证,确保模型输出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6)中医理论与文献数据。研究中医理论和针灸机理的学者,提供理论支持和文献资源。帮助设计模型的理论框架,确保符合中医理论。

(7)临床试验实施与指导。参与设计和执行临床试验,提供实验数据和临床验证。

本课题不局限于上述内容,其他针灸、艾灸、推拿按摩等与人工智能交叉的课题均可申请。

(三)中药材加工工艺与有效成分的关联分析与检测

原药材质量差异和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波动影响中药产品质量。受产地、生长环境、品种等因素影响,药材原材料品质存在明显差异,若搭配固定的生产工艺,难以生产出质量优良的中药材成品。因此,“对中药材品质的预先精确检测,根据中药材真实品质自适应设计最优生产工艺”是生产品质优良中药材制剂的关键环节。首先,采集多产地、多品种、多品质的主要目标药材,研究基于谱图数据分析的中药材品质快速检测模型;其次,在复方药生产过程中通过光谱检测技术监测药剂的关键成分含量变化,确定工艺过程终点;最后,联合品质检测模型和工艺过程终点监测模型构成全流程数字孪生系统,以指导中药制药生产过程,保证成品药剂的优良品质。河南工业大学人员负责基于谱图数据分析的中药材品质快速检测模型、检测算法的研发、数据的分析等;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目标药材及目标药材为主成分的药材复方,提供包含药材主成分及检测方法、现行品质分级方法、产地信息以及对应不同产地不同品质的样本(每个不同信息的样本不少于100例);提供熬制及主成分纯化所需的场所,对熬制过程进行指导; 按时间要求采集熬制或纯化过程的样本,每种制剂过程的样本数目不少于500次,每个采集点的重复不少于5个。

本课题不局限于上述内容,其他中药加工方式或其他条件影响药效的关联分析均可申请。

(四)基于网络药理与药效机制分析的复杂性疾病临床双盲试验研究

针对中药成方汤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使用已有的中药成方汤剂,针对2-3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与神经系统罕见病开展双盲试验研究,从科学的角度验证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罕见病等疾病中的作用。河南工业大学人员进行有效成分的检测与分析;医疗机构需:招募并收集癌症患者(具体病种不限于: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肺癌、胃癌)、神经系统罕见病患者(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遗传性共济失调、线粒体脑肌病、强直性肌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法布雷病)与健康人群的中西医诊断报告以及相关确诊检测信息、个人档案(个人信息,病史、家族史、用药史)。

受试者须满足相关入选标准才能进入本研究,初步招募与收集数量,各类癌症不低于50例,各类神经系统罕见疾病不低于10例。

本课题不局限于上述内容,其他具有良好疗效的、需探明有效成分的中药方剂均可申请。

三、联合基金管理

1、资质金额及期限:

基于舌象等多模态数据的糖尿病并发症辅助诊断与预测方向资助金额40万元;智慧经络:针灸铜人AI大模型构建与应用方向资助20万元;中药材加工工艺与有效成分的关联分析与检测方向资助20万元;基于网络药理与药效机制分析的复杂性疾病临床双盲试验研究方向资助20万元。

联合基金资助期限为:2024年7月15日-2025年7月14日。

2、联合基金申请要求:

当前有主持在研未结题验收联合基金的申请人不得申报。申请人最多只能同时提出一项课题申请。

河南工业大学申请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相关学科中科院三区及以上期刊发表过论文或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医疗机构申请者须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3、结项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要求:

成果数量要求:基于舌象等多模态数据的糖尿病并发症辅助诊断与预测方向需发表符合质量要求高水平论文50篇;受理发明专利20件;

智慧经络:针灸铜人AI大模型构建与应用方向需完成针灸铜人AI大模型系统的开发;发表符合质量要求高水平论文10篇;受理发明专利20件;软件著作权15项;

中药材加工工艺与有效成分的关联分析与检测方向需发表符合质量要求的高水平论文25篇;受理发明专利15件;

基于网络药理与药效机制分析的复杂性疾病临床双盲试验研究方向需发表符合质量要求的高水平论文15篇;受理发明专利5件;

医疗机构需提供符合条件且数量充足的患者数据。

4、结项成果的署名要求:

为鼓励学科交叉,开展合作研究,论文、专利等成果需同时包含河南工业大学和开封市医疗机构人员,论文署名次序需团队人员协商确定;论文通信作者需为河南工业大学复杂性科学研究院固定人员。

开放课题结项条件须同时满足上述“结项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要求”和“结项成果的署名要求”。

5、所有课题需同时包含开封市医疗机构和河南工业大学双方人员。项目经费不外拨,需要在河南工业大学报销,资助经费按完成的进度分批执行,直至经费执行完毕。

6、课题负责人应于课题执行中期(2025年1月15日)提交执行情况报告。课题结束后应于一个月内结题,并向开封市-河南工业大学医工融合创新平台提交研究成果的检索证明复印件和电子版文件。

四、课题申请办法

课题申请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河南工业大学复杂性科学研究院分别向医疗机构与高校科研人员发布指南,统计申报意向;(2024年6月28日-2024年7月4日)

第二阶段:组织双方人员进行讨论,深入沟通,并确定项目合作方式与内容;(2024年7月5日-2024年7月11日)

第三阶段:开封市医疗机构(开封市人民政府-河南工业大学医工融合共建单位)撰写并提交项目申请材料,说明具有的条件、资源、医疗数据、人员信息以及实施方案等;河南工业大学研究团队提交申请材料说明技术路线、研究基础等。(2024年7月12日-2024年7月31日)

请将申请材料电子版发送至邮箱cs@haut.edu.cn。

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河南工业大学复杂性科学研究院将组织专家对申请书进行审查、评审。

五、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莲花街100号河南工业大学复杂性科学研究院行政楼B705室

邮政编码: 450001

联 系 人: 张甜甜

电 话: 0371-67756631

该联合基金申请指南已在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https://wjw.kaifeng.gov.cn/kfswsjkwyhwz/cyzygk101/pc/content/content_1807721821704622080.html